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宁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宁夏回族自治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十三五”发展规划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6-12-22 09:36:58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宁夏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准确把握新常态下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重点,全面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以下简称两化)融合,是自治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围绕全面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战略部署,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宁夏“十三五”工业发展及两化融合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区两化融合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两化融合工作情况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自治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为“十三五”期间两化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1.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取得长足发展
  立足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自治区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48.78,比2010年提高15点。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从起步建设逐步向单项覆盖和集成提升迈进阶段,处在起步建设、单项覆盖、集成提升和创新突破的企业比例分别为56.3%、34.1%、8%、1.6%。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工业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经营决策等各个业务环节,企业数字化研发工具使用率达到43.16%,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23.5%。智能制造加快推进,巨能机器人、小巨人机床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快速发展,带动全区制造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2.试点示范的带动引领效果初步显现
  通过组织开展“三百”企业示范与升级行动、中小企业“百家成长、千家培育”工程以及规模以上企业协同提升行动等试点示范,促进了全区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宁夏共享集团、巨能机器人、汇创服装3家企业成为国家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13家企业列入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有效推动了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进程,带动了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管理精益化水平的双提升。
  3.互联网环境下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推动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和深入应用,加速产业融合,促进了互联网环境下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装备制造等行业服务型制造转型加速,纺织、轻工等行业龙头企业正在逐步形成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型生产方式的雏形。宁夏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了提供计算存储资源租用、工业软件开发部署,以及设计软件、管理软件等在线应用服务。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00亿元,超过40%的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重点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和跨境电商平台已初显成效。
  4. 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产业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0.5%,位居西部前列。大容量、高带宽、广覆盖的骨干传输和宽带接入的通信网络基本建成。光缆总长度超过7万公里,全区光纤覆盖率达到46%,全区互联网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达到78万户。4G网络快速推进,已建成4G基站接近4400个,实现了5个地、市区域的连片覆盖、道路区域的不间断覆盖,WLAN公共运营接入点数达到3.3万个。中卫西部云基地、银川大数据中心建设全面展开。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44亿元,增速超过22%。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产业支撑服务两化融合的能力不断增强。
  5.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的综合环境日益优化
  自治区、市、县(区)和企业四级合力推进两化融合的工作格局基本建立,推动上下协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运转高效的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体系初步形成。资金保障力度持续增强,两化融合专项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十二五”期间累积投资约3000万元。相继出台《关于推进全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五年行动计划实施的意见》,以及电子商务、工业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政策文件,明确信息化引领产业转型发展的路线图,增强政策推进合力。
  同时,全区两化深度融合发展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两化融合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不同行业领域企业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不均衡,企业对于两化融合认识不足,普遍重生产、轻管理,重产量、轻效率。二是大部分传统产业装备化基础薄弱、流程管理缺位、企业管理与信息化两张皮、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关键能力不足等共性问题普遍存在。三是在创新最活跃的互联网领域尚缺乏领先企业,“互联网+”带动产业创新发展受到了制约。四是生产性服务业、信息产业等产业规模较小,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五是两化融合推进的系统性有待加强,两化融合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人才培养环境亟待完善。
  (二)面临的形势
  1.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突破
  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演进,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不断突破原有技术架构和发展模式,由传统的单点技术创新向体系化创新和群体性突破转变。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线,是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的核心。依托互联网的聚合作用,国际信息技术巨头企业加速技术的跨界融合和垂直整合,商业模式创新空前活跃,产业竞争从单一环节竞争转化为产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竞争。
  2.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成为我国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成为我国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的切入点。随着消费互联网持续扩张,工业互联网快速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新的消费理念、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不断涌现,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众包设计等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向。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成为加快我国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新旧生产体系转换的有效途径。
  3. 两化深度融合是推进我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工业爬坡追赶、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我区面临结构性矛盾突出、化解过剩产能等特殊问题,适应新常态的压力大、任务重。信息技术加快向传统产业渗透,不断突破企业规模和组织界限,引发生产方式深刻变革,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宁夏由内陆腹地走向了开放前沿,对产业、人才、资金、数据资源的吸引力显著增强,也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同时,我区具有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产业的天然优势,为两化融合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为主线,着力提高各行业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以创新发展为动力,着力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以区域开放合作为契机,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区配套的产业生态体系,加快推进自治区工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最大限度减少市场的行政干预,在发展中逐步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分类推进,协调发展。紧紧围绕自治区产业发展及经济转型升级对两化融合的需求,针对不同企业、行业、区域两化融合发展的基础、阶段和水平差异性,加强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实现区域经济互补、资源互济和产业差序互动发展。
  示范带动,持续提升。发挥国家和我区重大专项的引导作用,以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重要环节为突破点,树立标杆、示范引领,边探索、边总结,推广有效、可复制的经验与模式,形成以点带面,以线促面的全方位、持续推进格局。
  创新引领,开放协作。加强技术与应用、商业模式与产业组织创新,推动形成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营造开放协作的发展环境,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有效整合和利用内外部资源,协同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三)主要目标
  到“十三五”末,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取得重要进展,信息技术在全区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主要领域、关键环节得到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全区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起到重要作用,两化融合水平处于西北地区领先水平。
  一是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重点领域的应用取得明显进展,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两化融合水平处于西北地区领先水平。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使用率达到6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8%。实现关键业务环节信息化应用全面覆盖的企业比例达到35%。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种类和内容不断丰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数量超过65家。
  二是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全区重点产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5%,实现管控集成的企业比例达到15%,20家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企业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初步建立,力争成为西北地区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三是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成效显现。基于互联网的“双创”体系逐步建立,有力推动企业创新、人员就业以及中小微企业发展。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00亿元,5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和80%以上的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电子商务、工业云、大数据应用驱动工业领域变革创新的作用突显。
  四是基础产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5%,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90%,新增成为国际互联网骨干节点。打造形成以中卫市西部云计算基地、银川市滨河数据中心集群产业为中心的云计算发展高地,国家级数据存储灾备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全区软件和系统解决方案配套能力显著提升,工控系统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2020年两化融合主要目标指标
  类别 指标 2015年 2020年
  传统产业两化融合水平 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使用率(%) 43.16 62
  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 23.5 68
  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实现关键业务环节信息化全面覆盖的企业比例(%) 21.68 35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家) 13 65
  智能制造水平 重点产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 33.20 55
  重点产业实现管控集成的企业比例(%) 10.37 15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水平 电子商务交易额(亿元) 105.9 300
  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的企业比例(%) 46.90(大中型企业),40.33(中小企业) 50(大中型企业),80(中小企业)
  支撑能力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41 75
  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 68 90

  三、发展重点
  (一)煤炭行业
  重点围绕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依托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加快神华宁煤、宝丰能源、庆华集团等龙头企业项目建设,着力推动信息技术与煤炭生产经营管理关键业务环节的深度融合,促进安全生产、精细管理和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一是加快运用适用信息技术对现有煤矿、选煤厂的升级改造,提升生产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强采矿生产和选矿生产关键环节的信息化应用和普及;二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重点开展煤炭安全监测监控、调度指挥、自动化控制、灾害预警、应急救援等综合系统建设,打造煤炭安全生产管理一体化平台;三是推动煤炭企业生产调度和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增强生产、财务、物资供应、运输、营销等业务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综合分析处理能力;四是加快行业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推动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加强对能源资源的实时监测、精确控制和集约利用。
  (二)电力行业
  发挥宁夏电力资源优势,重点围绕火电、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等产业,依托宁夏电力、宁夏发电、华电宁夏灵武发电、神华国能宁夏煤电、宁夏大坝发电等龙头企业,着力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电力生产、调度、经营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深度融合,促进电力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一是推动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电力行业高速综合数据传输网络,支撑电力企业生产、管理和经济运行;二是加快普及厂(站)级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生产调度、规划设计、电力营销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提升远程管控、智能调度、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水平;三是大力推进电力行业生产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综合集成,不断增强企业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环节数据自动采集和智能分析能力,促进电力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决策科学化。
  (三)冶金行业
  重点围绕冶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依托宁夏佳盛远达、宁夏天元锰业、宁夏钢铁集团、石嘴山申银钢铁、宁夏惠冶镁业、中色(宁夏)东方集团等龙头企业,着力提升冶金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经营管理、营销配送等关键环节信息化应用水平,推动经营管理关键业务环节信息集成。一是推广计算机辅助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工具、过程动态仿真及控制优化技术等应用,提升研发设计信息化水平;二是开展生产过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产线覆盖率;三是提升经营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动研发、生产、物流等业务环节信息集成,实现从生产计划到制造执行、质量控制全程跟踪;四是加快产供销一体化与财务业务集成,逐步开展全产业链集成协同与服务创新,推动企业发展模式创新;五是推进能源管控中心建设,加快重点耗能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实现能耗精确监控和集约管理。
  (四)建材行业
  重点围绕建材工业的改造升级和提质增效,依托宁夏建材集团、宁夏瀛海建材集团、海达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宁夏太阳镁业、金晶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生产经营管理各关键业务环节的深度融合,提升生产过程控制及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动建材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一是提升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深化工艺参数建模、工业控制技术、在线生产状态监测和质量控制等系统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二是提升企业管控集成水平,通过制造执行系统(MES)与生产过程控制系统(PCS)、管理决策系统全面集成,加强生产制造过程的管控一体化,推进财务与生产制造、采购、销售、物流等业务环节的信息集成;三是推广电子商务普及应用,推动建材行业建立现代物流体系,提升行业生产性服务水平;四是提升绿色生产水平,推动建材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和环保监测系统建设,提升企业能源和资源消耗的精细化管控水平。
  (五)化工行业
  重点围绕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等重点领域,推进宝塔石化、宁夏中煤华泰、宝丰能源、中石油、华庆集团、大地化工、日盛高新等企业重点化工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生产管控、设备管理、安全环保、能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环节深度融合,促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升综合集成水平。一是提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普及推广可编程逻辑控制(PLC)系统和集散控制系统(DCS),在石油化工、化肥等行业开展全过程建模、先进过程控制(APC)、实时优化和调度、故障诊断预警系统建设,提升智能化先进过程控制水平;二是以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为基础,推广在线计量、在线监控等管理系统,实现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测和重大危险源全面监控,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三是鼓励龙头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面向上下游客户和最终用户的新型信息化平台,以供应链管理和客户资源管理为重点,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供需信息集成,提升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四是加强信息技术在主要耗能设备、生产过程控制中的应用,促进节能降耗。
  (六)装备制造行业
  重点围绕智能数控机床及机器人、仪器仪表、高端铸件、高端轴承、矿山机械、农业机械、风电设备、电工电器等装备制造产业,依托宁夏小巨人机床、宁夏共享集团、宁夏吴忠仪表、天地奔牛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着力推进智能装备研发与应用,推动装备行业向高端化、服务型制造转变。一是开展传统产品的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化新产品研发,加强嵌入式技术、数字传感技术、先进过程控制技术、自动故障诊断技术等信息技术在装备产品中的应用,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二是推进重点产业生产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加强制造过程信息采集、管理和分析优化系统建设,推动制造系统与经营管理系统信息集成,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三是完善产业链协同设计体系,加快产品研发设计与制造系统的综合集成,促进传统装备制造行业服务化转型。
  (七)轻纺行业
  重点围绕羊绒、麻纺、棉纺、化纤以及服装制造等行业,依托中银、如意、恒丰、嘉源、荣昌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着力提升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和营销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推动轻纺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一是推广适合轻纺行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产品数据管理(PDM)等系统,促进轻纺企业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化水平提高,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二是开展生产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在纺织行业中推广应用PLC、DCS等控制系统的全自动化生产线,提升生产过程自动化、数字化水平;三是推进制造执行系统与经营管理系统信息集成,支持重点企业实现从研发设计、生产控制、供应链及客户关系等各个业务环节信息互通共享,提升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培育面向消费者个性化大规模定制的新型业态;四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移动应用,开展网络营销和品牌推广宣传,引导品牌企业利用后发技术优势,统一规划线上线下销售策略,实现电子商务领域新突破。
  (八)食品医药行业
  重点围绕宁夏清真食品和医药产业发展需求,依托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宁夏启元、塞尚乳业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质量管理、产品信息追溯、产品销售等环节深化应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一是开展生产加工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改造,重点提升食品医药行业关键生产工艺、专用装备及生产线的自动化、数字化控制水平;二是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水平,在生产全过程中推广应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物联网标识等技术,依照国家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采购、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产业链全程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统;三是大力推动医药产品创新能力提升,建设新药研发与试药系统,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的研发能力提升;四是推动医药生产企业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加强对能源资源的实时监测、精确控制和集约利用;五是推动食品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发展共享式采购、销售平台。
  四、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
  (一)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体系
  支持大型企业创新创业发展。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制造企业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孵化、协同创新、网络众包和投融资等“双创”平台,促进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平台资源开放共享,不断丰富创业孵化、专业咨询、人才培训、检验检测、投融资等社会化服务,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发展,提升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加大财政对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互联网+”社会资本等新型资金支持方式,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良好环境。
  构建面向中小企业“双创”服务体系。以宁夏软件工程院、宁夏软件学院、西部教育培训学院、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契机,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大众创业园和众创空间孵化器,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共进的“双创”生态体系。发挥基础电信企业和大型互联网企业的优势,打造开放共享的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创业辅导、技术创新、人才培训、市场开拓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推动以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电子商务信用等服务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新模式和新渠道。
  专栏一:制造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工程
  依托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在研发创新、协同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领域开展“双创”平台建设及应用推广。支持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建设资源开放、数据共享、创业孵化、在线测试、创业咨询等服务平台,加强创业创新资源共享与合作。推动建设创业创新基地,为创业者和中小微企业提供基础设施、软件应用、网络安全、数据存储等服务。鼓励发展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开源社区等新型众创空间,利用互联网营造环境,为中小企业和创客空间提供线上、线下的相结合的创新服务,支持构建促进协同研发,协同制造和与大企业协同发展的创新服务平台。依托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丰富和深化信息化资源和应用服务,推动数字化设计(CAD)、数字化制造(MES)、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以及工业软件的SaaS应用和云端应用,为中小微企业创新降低成本和门槛。到2020年,基于互联网的“双创”体系初步建立,支撑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种类和内容不断丰富,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
  (二)提升企业两化融合管理创新能力
  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持续推动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积极引导企业探索互联网时代新型管理模式,系统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组织开展贯标培训和交流活动,加强标准知识和贯标经验宣传推广,营造企业主动参与贯标达标的良好氛围。鼓励有条件的市县提供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探索将评定结果与新型工业化发展、技术改造等专项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新模式。
  打造提升信息化环境下企业新型能力。完善符合我区工业特点的企业两化融合评估体系,依托中国两化融合服务平台,组织规上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围绕两化融合现状识别、效益分析、问题诊断、趋势预测,定期编制区域、行业、企业多层次两化融合数据地图。依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创新理念和规范化管理框架,面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整合工业企业、咨询服务商、技术服务提供商、设备提供商等关键资源,着重打造提升协同研发设计、个性化定制、产业链协同管控、精细化生产管控等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完善两化融合市场化服务体系。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设计,组织开展市场对接、交流培训等活动,培育和规范自治区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机构,提升贯标质量和服务水平。鼓励两化融合应用成效显著的企业或两化融合服务能力强的软件企业、科研院所,开展行业企业两化融合建设研究和咨询,形成两化融合综合解决方案。
  专栏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普及与推广工程
  积极组织参与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每年组织自治区贯标试点,鼓励各市(区)开展市级贯标试点工作。每年分批分类组织开展各类宣贯和培训活动,营造企业主动参与贯标达标的良好氛围。分行业、分区域遴选一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从管理体系建立、流程与组织变革、数据挖掘利用、解决方案实现等多个方面总结经验和做法,开展示范推广。培育自治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机构,提升贯标质量和服务水平。到2020年,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企业超过65家。
  (三)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
  发展智能装备和产品。依托数控机床、煤矿机械、工业自动化仪表、新能源和轴承基地等重点生产基地,重点突破关键智能技术和智能核心装置与部件,提升装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组织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智能制造装备及智能化生产线。鼓励企业普及应用数控装备,运用先进数控、智能成套(专用)设备、工业机器人,实现关键工序核心装备升级换代。建设一批促进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
  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鼓励骨干龙头企业与国内外专业科研机构合作,打造智能工厂创新中心。在煤炭、冶金、煤化工、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石化、钢铁、零部件加工等领域选择优势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重点推进智能装备、智能物流立体仓库系统、智能生产线、新型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的示范应用,试点建设数字化矿山、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支持企业在生产管理各环节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先进IT系统整合并配置优化企业资源,提升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
  专栏三:智能制造培育工程
  在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遴选一批智能制造试点企业,不断提炼和总结有效的经验和模式,开展智能制造技术改造、行业示范和应用推广,每年支持1-2个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范畴。在冶金、建材、化工、食品等领域开展以智能工厂为代表的流程制造试点示范,每年争取流程制造领域有1个项目成为国家级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在装备制造、机械、零部件加工等领域,开展以数字化车间为代表的离散制造试点示范。在食品、医药行业开展以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在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组织开展能源智能管理试点示范,推动企业通过先进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实现生产各环节的用能管理。在煤炭、冶金等行业开展数字化矿山建设试点示范,力争5年建成1-2个国家级数字矿山示范项目。到2020年,培育20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具备开展智能制造的基础和条件,逐步建立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
  (四)打造网络化生产新模式
  培育新型研发模式。推动数字化、网络化设计工具在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环节的应用,构建用户深度参与设计、产业链高度协同的新型研发体系。支持服装、装备等行业骨干企业建立网络协同设计平台、开放创新交互平台,打通企业与社会资源合作渠道,整合多种设计资源,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按需设计、众包设计、众创设计等研发模式。
推进网络协同制造。推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的综合集成,实现企业全流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以提升产业链网络协同为重点,推动企业间研发设计、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和营销服务等系统的横向集成,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资源、业务和市场协同。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为重点,实现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使用维护、回收处置的全过程信息共享、质量控制、产品追溯和精准服务。
  推广个性化定制。推动服装、纺织、建材等行业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引导企业运用移动O2O(线上线下)、云计算、大数据等建设创意服务平台,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服务新方式。鼓励机床、机械、仪器仪表等行业提升模块化设计、柔性化制造、定制化服务能力。依托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工业设计、快速原型、模具开发和产品定制等在线服务,培育“互联网+”新型手工作坊等小批量个性化定制模式。
  发展服务型制造。支持装备等行业龙头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分析产品运行的海量数据,开展故障预警、远程维护、质量诊断、远程过程优化等在线增值服务,促进企业由产品提供商向制造服务商转型。支持骨干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设大数据服务平台,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形成面向生产组织全过程的决策服务信息,为企业拓展设计、运维、营销、培训等全产业链业务提供支撑。引导行业龙头企业拓展总集成总承包、交钥匙工程和租赁外包等新业务,提高为用户提供专业化系统解决方案能力。
  专栏四:“互联网+”协同制造工程
  选择一批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重点行业和企业,组织开展“互联网+”制造业试点示范,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和产品全生命周期在线服务模式。开展基于产品智能化、供应链在线化的信息挖掘及其衍生服务业务,依托重点工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建立设计研发、检验测试、质量检测、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服务、软件开发等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企业全业务全流程互联互通、协作共享的一体化平台,并向全产业链拓展,促进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发展。到2020年,在重点领域形成一批“互联网+”协同制造示范企业,涌现一批制造新模式,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五)培育互联网环境下新业态
  推动工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加强电子商务整体规划,促进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建设、支撑体系协调发展。鼓励大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推动行业垂直型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支持制造龙头企业以供应链管理为重点,深化企业间电子商务应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建立涵盖经营主体和电子商务进出口全流程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提高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服务水平。加快完善信用、安全、物流、支付等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工业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物流、互联网金融等业务协同创新和互动发展。
  积极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加强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促进产品全生命周期关键信息的可采集和可追溯。建立跨区域、跨行业的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对接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商,形成集物流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数据交换、跟踪追溯、智能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信息服务中心,推进开放、透明、共享的供应链协作模式。加快建立社会化现代物流体系,支持众包、众筹等新型物流模式,建设集约化、网络化、协同化的物流骨干网。
  推进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普及应用。着力推进重点领域“云端+终端”工业大数据平台和智慧宁夏云应用平台建设,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工业云服务和工业大数据平台,加快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集成应用。推动软件与服务、设计与制造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的开放共享,以协同制造方式提升互联网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支持和鼓励骨干企业在工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产品营销及服务等环节的智能决策水平和经营效率。
  专栏五:工业电子商务推进工程
  开展大型企业集采集销平台试点示范,选择冶金、石化、建材等集中度较高的行业,重点支持大型工业企业建立具有行业知名度的集中采购和销售平台,推动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以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采购和销售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原材料和产成品供需精准对接。面向羊毛、羊绒、枸杞、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等特色行业集聚区,建设或引进集网上交易、加工配送、支付结算、技术服务供应链金融、大数据分析等为一体的第三方垂直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专业化和精细化的服务。到2020年,50%以上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和80%以上的中小工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培育2-3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10家自治区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专栏六: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工程
  依托菲麦森工业云,持续推进自治区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试点建设,在计算、应用软件、设计模型、技术文档等资源汇聚基础上,针对区内重点行业共性需求有针对性深化行业应用,不断增强平台服务能力。支持信息技术服务商、互联网企业等搭建工业云平台,引导中小企业制造资源与工业云平台全面对接,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物流配送等能力的在线发布、协同和交易,形成基于工业云平台的新型生产方式。针对工业经济运行综合管理、产品创新、精准营销、产业链协同、节能降耗等方面,面向重点行业、骨干行业和重要产业集聚区开展工业大数据应用试点,培育一批行业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和示范基地。到2020年,工业云平台初步形成覆盖数据管理、研发设计、协同制造、产品营销等服务能力,支持10个工业大数据应用试点,带动20%以上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工业大数据应用。
  (六)全面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围绕量大面广的传统制造企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底层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客户服务等关键环节的渗透融合。引导企业基于工业底层设备的升级改造以及工业软件的应用,系统和有效积累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业数据资产,完善数据资产管理和开发利用机制。鼓励企业采用公有云、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资源,降低信息化成本和门槛。发挥政府和社会各类资金的扶持作用,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在核心业务环节信息化应用。
  提升骨干企业综合集成应用水平。鼓励企业以两化融合周期性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为抓手,实现产品设计与生产制造集成、产供销集成、经营管理与生产控制集成、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等方面的全面集成,推动骨干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全面进入集成提升阶段。针对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综合集成应用的瓶颈和行业共性问题,扶持鼓励骨干企业联合行业组织、软硬件服务商等探索形成示范性解决方案,并在行业范围内普及推广。
  推进重点行业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煤矿机械、仪器仪表、数控机床、高端铸件、轴承等装备行业开展跨企业协同研发设计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构建龙头企业主导、中小企业配套的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推动冶金、建材、化工等原材料行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实现客户生产计划衔接、精准供货等新模式。推动食品、医药、轻纺等消费品行业开展质量安全信息全产业链追溯,鼓励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信息集成服务。
  专栏七: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程
  立足自治区九大支柱产业,分行业、分阶段实施一批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每个行业每年遴选20家处于起步建设阶段的企业,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经营决策等各个业务环节,推动企业信息化普及应用,实现从起步阶段项单项覆盖阶段提升。每个行业每年遴选10家处于单项覆盖阶段的企业,重点围绕冶金、石化等原材料行业企业管理与控制集成,装备制造企业设计与制造集成,食品、轻纺等消费品行业企业产供销一体化集成以及集团型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管控集成等领域,推进综合集成应用,实现单项覆盖向集成提升阶段跃升。每个行业每年遴选5-10家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处于集成提升阶段的企业,鼓励企业在现有系统集成的基础上,推动企业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产业链协同等创新服务,提升企业价值。到2020年,自治区重点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15%企业处于协同创新和集成提升阶段,55%企业处于单项覆盖阶段。
  (七)推动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转型发展
  推进智慧园区建设。面向信息化基础条件较好、产业特色鲜明、信息服务能力强的工业园区进一步开展智慧园区建设,培育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拓展、物流管理、人力资源、金融商务为一体的信息化服务模式,加快推动园区服务从单一的物理空间提供向生产要素整合和价值链提升的综合服务转变。
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施“互联网+”产业集群建设行动,围绕传统产业集群的集约化、高端化、品牌化提升改造,推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制造资源在线化、产能柔性化、产业链协同化。以建立跨界融合联动机制为重点,依托网络化资源对接平台,优化、重塑产业集群供应链和空间布局,培育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的在线产业集群。
  专栏八:智慧园区创新示范工程
  依托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工业园区,以宁东基地和五市工业园区为重点,开展智慧园区创新示范,培育两化融合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提供新产品研发、质量检测、硬软件租赁、信息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招商引资、咨询培训等多元化公共服务。建立园区管理服务公共平台,推动园区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建设,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园区管理服务模式,提高园区管理服务效能水平。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园区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危险品的仓储、运输等环节的实时监控,防范安全和环境风险。贯彻“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在条件成熟的产业园区基础上,创建一批“一带一路”智慧园区。到2020年,培育形成一批示范智慧园区,园区内部数字化管理能力、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八)提升信息产业支撑能力
  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布局工业以太网、短距离无线等新兴工业网络建设和应用,推进物联网设施建设。加快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的部署和建设,优化升级宽带网络,提高企业宽带接入能力。优化数据中心空间布局,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协同发展。选择有条件有基础的骨干企业组织开展信息物理系统应用试点示范。
  提升信息产业自主创新和服务水平。加快中卫市西部云计算基地、银川市滨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重点打造国家级数据存储备灾中心和国际互联网骨干节点。重点突破云计算虚拟技术、云安全技术、云服务体系结构技术、云计算网络均衡技术、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数据交换技术、大规模数据管理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建立重点企业产业互联网联合平台,加快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业发展步伐,积极吸引国内外主流大数据企业落地进驻。依托大数据应用示范基地发展集成电路、数字终端、电子元器件等电子信息制造。
  提升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围绕提升企业架构设计、系统集成、综合服务能力,支持制造企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互联网企业、系统集成企业建立协作机制,突破数据接口、网络通信协议、系统软件、行业模型库、咨询方法论等关键集成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瓶颈,加快国产优秀解决方案在化工、冶金、煤炭、装备等行业的推广普及。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系统解决方案业务剥离重组,通过规范市场、购买服务、专项支持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解决方案业务外包,推动系统解决方案服务的专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
  提高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制定《宁夏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评估规范》。结合自治区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开展政府部门云计算服务和重点信息技术服务网络安全审查。加强对基础网络、重要信息系统、跨部门跨系统信息共享平台等信息安全检查。积极开展重点领域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支持工控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和示范应用。加强重点领域工业控制系统国产密码应用。建立健全网络和信息系统密码保障体系,完善密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密码使用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电力、天然气、化工等领域优先使用满足需求的国产密码算法及产品应用,实现自主可控,确保安全。
  五、保障机制和推进措施
  (一)加强两化融合工作统筹领导
充分发挥自治区“智慧宁夏”暨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作用,切实加强对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统筹领导和组织协调。做好两化融合推进中各单位、各部门的分工,明确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责,加强推进工作进展跟踪和推进效果评估,保障推进工作发挥实效。
  (二)创新两化融合推进机制
继续完善自治区、市、县(区)和企业四级两化融合推进机制,健全推进工作机构。支持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加入到两化融合推进工作,集聚多方力量,整合优势资源,形成政府宏观指导有力、市场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各方密切合作的两化融合协同推进机制,共同推进自治区两化融合水平不断提升。
  (三)加大两化融合资金投入
制定相关引导政策,支持企业积极争取国家两化融合相关项目和资金支持,吸引一批优秀成果和国家重大项目落户宁夏。创新支持方式,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和支持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引导企业提高重视程度,加大两化融合投入。建立多元投资体系,拓宽更多的投资渠道,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两化融合建设。
  (四)加强两化融合人才培养
继续贯彻落实《自治区信息产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强与国际、国内先进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机构合作开展两化融合培训。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多层次两化融合人才。
  (五)优化两化融合发展社会环境
开展多种形式的两化融合推广活动,通过论坛、博览会、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加强两化融合宣传推广,提高公众特别是企业对两化融合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和各种互联网新媒体的宣传优势,加强对两化融合重要意义、典型案例、成功经验进行宣传和推广,营造社会上关心、了解、积极参与两化融合建设的良好氛围。


附件一:“宁夏回族自治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规划表


序号

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地区

总投资

(万元)

八项重大工程

项目共计98个

18.04亿元

一、制造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工程

项目小计4个

3.59亿元

1

宁夏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有限公司

中国银川众创茶空间文化创意产业园

建设开放的众创文化创意产业园,旨在为电商、策划、新媒体运营、O2O行业相关的人士提供的一个关于众筹,众智,众创的信息交流平台,创新平台、创业平台。

银川

2240

2

宁夏盛天彩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宁夏丝绸之路青年梦工场

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咨询服务,包括政策解释、工商、税务、会计、融资、法律等咨询服务,协助创业者渡过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银川

3200

3

宁夏皇都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

灵武市互联网众创园及中小企业公共云服务平台

建设互联网众创园、中小企业公共云服务平台。

银川

450

4

宁夏云立方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云立方数据中心暨三创空间孵化器建设项目

为银川市中小微企业和银川iBi育成中心提供线上和线下的创业孵化服务,建立中小微企业服务超市,采用订单式服务、业务众包,互助借款、基金+债券众筹和股权众筹的综合性双创科技服务平台,打造投贷一体化线上线下结合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孵化器。

银川

30000

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普及与推广工程

 

 

三、智能制造培育工程

项目小计29个

5.83亿元

1

宁夏凯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智能环保型开关柜数字化车间

运用产品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数字化装配及检测和数字化管理,依托公司现有的三维设计和网络化平台,通过3D/CAD/PLM/ERP/SFIS(生产信息系统)/智能装配数字化车间一体化集成应用,实现产品设计、钣金零件加工、组装及检测、数据采集分析、信息互通等全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银川

1100

2

宁夏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

基于两化深度融合的饮料生产智能车间建设项目

采用基于现代传感技术实现自动数据采集的实时数据库技术、智能化在线控制生产车间、运用物联网及智能机器人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等,集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一体,全面提升饮料生产流程的智能化水平。

银川

3650

3

宁夏如意科技时尚产业有限公司

智能化专家系统在棉纺工艺的应用

通过配备世界最先进的乌斯特并条专家系统SLIVER EXPERT、 乌斯特实验室专家系统LAB-EXPERT、乌斯特电清专家系统UQE3 EXPERT PRO+、经纬e系统、生产全天候无死角监控管理系统等一系列智能化、数字化的仪器,选择最优的配置组合方案,实现生产全流程实时数字化监控,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

银川

1085.5

4

宁夏天人和清真豆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年产6万吨生鲜豆制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工艺提升改造建设项目

建设豆制品生产全程检测系统、建设食品质量追溯系统;引进微波真空脱皮、湿法超细粉碎快速制浆及自动点脑技术,购置相关设备并进行节水改造。

银川

6800

5

宁夏共享模具有限公司

铸造用3D打印设备制造产业化

建成3D打印产业应用中心,购买相关设备,用于铸造用3D打印设备在原辅材料、成形工艺、设备应用及设备设计及制造(软、硬件)等方面的研究,最终实现铸造用3D打印设备成形尺寸2000mm*1000mm*700mm或4000mm*2000mm*1000mm,型芯尺寸精度<0.4%(min ±0.2mm)、型芯抗拉强度>1.5MPa的阵列式喷头(3072个喷嘴)装备产业化。

银川

12500

6

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高端铸件智能制造技术改造项目

建立数字化铸造生产流水线、智能化快速成型生产线、智能化熔炼控制系统、热法再生砂处理线、智能体联合控制的铸件精整线、自动化仓储系统、数字化在线监测等生产线,实现工厂的专业化分动、专业化布局及流程再造,提高高端精密机械基础零部件产品数字化制造技术能力及效率。基于国产智能装备及全面融合先进信息化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创造智能化、数字化铸造新模式,在高端精密机械基础零部件铸造生产方面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最终实现传统铸造生产智能化、数字化、绿色环保、高效升级改造。

银川

8000

7

银川华信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物联网“智慧工厂”生产智能化管理系统研制及产业化

通过使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无线网络通讯、GPS定位、红外感应等物联网技术把制造行业生产管理五大要素“人”、“机”、“料”、“法”、“环”信息与网络连接起来,进行数据信息交换和通讯,通过服务端云计算的分析和统计实现对生产管理五大要素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从而真正让车间变成信息无所不在、无所不通的全数字化、信息化的智能车间,满足了企业生产安全监控、指挥调度与及时获取生产决策辅助信息的需求。

银川

202

8

共享铸钢有限公司

大型铸钢件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

(1)熔炼电炉、热处理炉、砂处理设备、焊机等生产设备的物联网及智能体建设,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2)对铸件抛丸、混砂机等传统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对前期已完成改造的熔炼电炉、热处理炉等设备进行智能功能提升,提高数据传输稳定性、准确性、时效性。
(3)成分分析仪、三维照相系统、高精度智能仪表及监控仪器等先进智能化设备的引进及应用,提高检验、检测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升质量过程控制。
(4)推行移动办公在生产过程的应用,优化生产计划管理系统,提高计划下达准确性和及时性;建立铸件质量大数据分析平台,升级研发软件,辅助优化制造技术。

银川

210

9

宁夏多维药业有限公司

中药丸剂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

通过增加自动传输带、自动装盒机等设备,对中药丸剂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实现对中药丸剂生产线的一体化管理,使车间生产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工作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银川

500

10

宁夏和瑞包装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瓦楞纸板智能化生产物流系统的应用

购置智能物流系统及全自动瓦楞纸板生产线,架设网络数字一体化的先进监控系统,将智能物流系统与纸板生产线、仓库、各生产设备联动,实现智能化生产物流,达到物料无人运输的目标,实现智能化生产。

银川

4000

11

宁夏海洋线缆有限公司

智慧工厂建设项目

建设协同办公系统,实现对各办公要素的闭环整合;建成产供销一体化系统;建设生产管控系统PMS;建设网络采购、销售、招投标系统,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实现产品的国际化贸易;建设新厂区安防监控管理系统。

银川

800

12

银川怡祥矿山机械制造成有限公司

轮胎模具加工制做维修项目——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改造

全部采用先进加工工艺,选用加工中心及高效数控设备,确保产品质量,保证加工效率和效益。

银川

3000

13

宁夏汇川服装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服装智能化车间流水线技术改造项目

将智能卡应用引入到制衣业,采用物联网技术,建设服装生产车间物联网系统,真正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实时监控和智能分配,帮助企业获取生产进度、员工状态、工序时间、品质信息,即时对现场做出调度,平衡现场生产瓶颈,改进生产工艺。

银川

1500

14

银川西部大森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快速成型机

通过快速成型机,将一层层的材料堆积成实体原型。它集机械工程、CAD、逆向工程技术、分层制造技术、数控技术、材料科学技术于一身的高新制造技术。

银川

2000

15

宁夏平顺源清真食品有限公司

宁夏平顺源清真食品有限公司速冻水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项目

开发清真速冻水饺从加工原辅材料来源(农产品包括从种养到采收和出栏销售)、选购到加工、

上一篇:冶金和有色十三五发展规划
下一篇: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医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