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宁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宁夏奶业发展规划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3-03-01 14:35:23

宁夏奶业发展规划
(2008—2012年)

 

    奶业是以种植业为前提,奶牛养殖业为基础,原奶收购为纽带,乳制品加工业为龙头的长链条产业。加快奶业发展,对于优化我区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活跃城乡市场,增强国民体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奶产业发展条例》,推进我区奶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奶业发展现状
奶业是自治区确定的五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通过加快奶牛品种改良,推进规模化及标准化养殖,优化饲草料供给,规范原奶收购,扶持乳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措施,我区奶业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
(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奶类产量持续增长。2007年全区奶牛存栏32万头,鲜奶总产量94万吨,与2002年相比,年均增长25.6%和25%。成母牛年均单产突破6000千克,居全国第4位。人均鲜奶占有量154千克,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以上。奶牛养殖业实现产值18亿元,占全区畜牧业产值的32%,形成了以银川、吴忠两市为核心区的奶牛产业带,两市奶牛存栏和产奶量分别占全区总数的88.1%和88.2%。
(二)奶牛群改良步伐加快,选育水平大幅度提高。2002年自治区开始实施《宁夏奶牛品种改良》项目,2006年又在8个县(区)启动了国家《奶牛良种补贴》项目。5年间自治区财政累计补贴2254万元,统一筛选引进国内外优质荷斯坦牛冻精120余万支,累计改良奶牛61.6万头,完成奶牛统一建档立卡和佩戴耳标29.8万头,占存栏总数的92.9%,实现奶牛谱系资料计算机管理24万头,占存栏总数的74.9%,为奶牛群体生理优化和产奶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出户入园进程加快,集约化养殖水平不断提升。自2005年自治区启动“奶牛出户入园工程”以来,全区存栏奶牛50头以上的养殖园区和规模养牛场324个,奶牛存栏13.4万头,占全区奶牛存栏总数的41.9%。机械化挤奶站(厅)累计达到466个,机械化挤奶辐射奶牛占泌乳奶牛的65%以上。
(四)优质饲草料生产形成规模,推广应用机制初步建立。2007年全区苜蓿留床面积588万亩,青贮玉米种植面积28万亩,青贮饲料和优质牧草(苜蓿)已在养殖园区和规模奶牛场中普及推广。奶牛养殖较集中的地区已建立起一批集饲草加工调制、贮存和配送为一体的饲草配送中心,与种植农户和养殖农户签订收购及配送合同,实行订单式服务。一些骨干奶牛场已开始推广使用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单产水平显著提高。规模奶牛场开始采用沼气和微生物技术处理粪便,利用粪便加工制作复合有机肥,实现了循环利用并向健康养殖发展。
(五)原奶流通市场已成雏形,收购行为逐步规范。2004年以来,自治区农牧厅、工商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生鲜牛奶收购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对原料奶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各环节监管做了明确规定,各地相应成立了联合执法大队,科学设置原料奶收购市场准入条件,严厉打击无证经营、掺杂使假、恶意竞争等不法行为。目前,全区无证收购经营、掺假使假、强买强卖的不法行为得到遏制,初步建立起了运行规范,收购畅通的市场秩序。2008年1月1日,《宁夏奶业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实施,为我区原料奶收购市场的规范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六)加工能力明显增强,乳品销量成倍增加。全区有各类乳品加工企业28家,年加工鲜奶能力100万吨,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家。2007年实际加工鲜奶65万吨,比2003年增长了2.5倍,生产液态奶12.78万吨,奶粉5.2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2.17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3倍。新华百货夏进公司跻身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一批区外知名企业相继在我区投资建厂,乳品加工对奶牛养殖的带动作用日趋增强。
我区奶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奶牛整体生产水平不高,养殖方式较为落后,牛群结构不合理;奶牛养殖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二是动物疫情形势严峻,防控难度加大。三是奶农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检验检测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的利益联接机制未完全建立,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收购环节缺乏管理。四是龙头企业和品牌的带动力不强,综合竞争能力弱。五是周边地区乳制品生产企业在我区高价收购原奶,不仅造成奶源外流,还导致政府在养殖环节采取的扶持政策在区内无法产生效应。
二、奶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政策环境有利。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发展奶业成为改善居民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为此,国家和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奶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农业部《奶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中,宁夏被列入西部奶业主产区;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将宁夏列为主要特色农牧产品加工基地。自治区已开始实施《宁夏奶业提质增效计划(2007-2010)》和《宁夏轻纺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都为全力推动我区奶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二)区位优势明显。宁夏地处我国西部黄河中上游,位于东经104-107度,北纬35—39度之间,处在世界公认的奶牛适宜分布地带。全年平均气温为8.6度,日照充足,空气干燥,温度适中,适宜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原料奶品质优良,干物质含量可达到11.8—12%,脂肪含量在3.2—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新疆等边远地区相比,运输相对便利,物流成本较低,与主要消费市场较近。
(三)饲草料资源丰富。全区现有耕地面积127.5万公顷,年产粮食300万吨以上,年产农作物秸秆400余万吨。近年来,引黄灌区逐步形成粮、饲、经三元种植结构,种植水稻108万亩、玉米287万亩、优质紫花苜蓿35万亩(一年生牧草57万亩)。随着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稳步推进,建设了600万亩紫花苜蓿、150多万亩一年生优质人工牧草生产基地,为奶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饲草饲料保障。
(四)养殖基础条件良好。基本形成了区、县、乡、村四级配套服务体系,开发了奶牛高效饲料添加剂等系列产品,研究和推广了胚胎移植、性控繁殖、全混合日粮饲喂等新技术,普及推广了奶牛品种改良、饲草料加工调制利用、机械化挤奶等重点技术。这些基础性工作和适用新技术的推广,为奶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五)乳品加工业形成一定规模。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装备水平和产能不断提高。枸杞养生奶、发酵型酸奶、婴幼儿奶粉、配方奶粉、无抗奶粉等新品种陆续推出。一批新的加工企业开始建设,明旺乳业公司日处理800吨奶粉生产线、亿美乳业一期日处理200吨干酪素等三大系列产品生产线、夏进乳业1.5万吨奶粉生产线、红果乳业1万吨奶粉生产线、兴宁黄河乳业6000吨无抗奶粉生产线等项目将在2008年陆续建成投产,对我区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将起到有力的带动作用。作为全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独有的“清真”品牌资源可为今后提高乳制品竞争力和开拓国内外市场奠定良好基础。
(六)消费市场潜力巨大。2006年,我国人均奶类占有量为25千克,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左右。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乳制品作为重要的动物蛋白和钙质来源,将成为城乡居民的日常食品。据有关部门预测,“十一五”末,国内人均奶类消耗量将达到40千克左右,市场对奶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受澳大利亚、美国等世界主要奶粉出口国家自然干旱、玉米等饲料成本上涨、养殖规模下滑等因素影响,2007年国际市场上奶粉紧缺,价格每吨约上涨120%左右,乳品加工企业对国内原料奶和原料奶粉需求快速增长,对我区乳制品加工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我区奶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一是生产方式较为落后。奶牛良种数量较少,单产水平尚低,散养奶牛存栏占全区奶牛总数的58.9%,奶牛单产在5200公斤左右,年单产7000公斤的优质奶牛在群体中的比例仅为28%。二是缺乏强势龙头企业和优势品牌的带动。乳品加工企业大多数生产规模小,产品单一,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不高,作为日常消费品,缺乏知名品牌,乳制品的市场占有率不高,竞争力不强。三是市场还不规范成熟。原奶流通市场运作不规范,奶农唯利趋往,企业无序竞争;乳制品产品结构不合理,目标市场开拓力度不够,消费市场缺乏培育等,制约了我区奶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区奶业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进一步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加快发展乳品加工业,逐步建立由龙头企业带动、标准化支撑、知名品牌引领、产加销衔接有序、协调发展的现代奶业体系,将我区建成西北地区重要的奶源基地、乳品生产基地之一,实现我区奶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解决突出问题,促进更好发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稳定和增加奶牛存栏,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夯实奶业发展基础,防止奶业大起大落。着眼奶业长远发展,统筹规划,积极引导,加强协调,努力促进奶业健康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奶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能力。
2、理顺各方关系,建立良性机制。加强良种繁育、科学饲养、疫病防治等基础工作,增强奶农自我发展能力。引导企业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奶源基地建设,鼓励企业与奶农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接机制,构建农企一家、互利共赢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为奶业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规范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引导乳品加工企业合理布局,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和集群方向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整顿和规范原奶收购、经营行为,防止因恶性竞争而引发的奶农和加工企业的利益受损。建立健全质量标准,完善检验检测手段,落实产品标识制度,加强市场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4、坚持市场导向,加大政策扶持。一方面要引导广大奶农和企业立足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同时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增强奶农、加工企业抗御风险的能力,促进全区奶业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三)奋斗目标
1、奶源基地建设目标。重点建设500头以上规模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园区和现代家庭奶牛养殖场。到2012年,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达到100个,全区奶牛存栏达到80万头,鲜奶总产量达到300万吨,成母牛年均单产达到6600千克以上,培育产奶量在8000千克以上的高产奶牛核心群10万头。
2、奶站建设目标。新建挤奶站150个,全区挤奶站总量超过600个。机械化挤奶普及率达到90%以上,青贮饲料入户率达到80%以上。
3、饲草料生产基地建设目标。建设100万亩饲草料基地,确保每头奶牛至少有1亩饲草地;建设800万立方米青贮窖(池)。
4、主要乳制品产量目标。到2012年,液态奶产量30万吨,其中:发酵酸奶3万吨,巴氏奶、常温奶20万吨,乳饮料7万吨。奶粉20万吨。奶酪2万吨。无水奶油2000吨。争取再培育中国名牌产品1个,宁夏名牌产品2个。
5、加工企业培育目标。到2012年,培育销售收入过10亿元以上的企业3户,争取1户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4户;销售收入过1亿元的企业5户。乳制品加工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6、主要经济指标目标。到2012年,奶牛养殖业产值达到70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0%;乳制品加工业实现产值80亿元,年均增长45%。
(四)区域布局
1、优先发展银吴奶业核心区
——区域优势。该区域地理位置优越,饲料资源丰富,乳制品加工能力强,牛群良种化程度高,部分农场的奶牛单产水平达到8000千克以上。
——主要目标。到2012年,银川—吴忠地区奶牛存栏达到60万头,占全区的75%,农村户养奶牛基本实现出户入园,机械化挤奶。
——发展方向。该区域要在全区奶业发展中率先实现奶业现代化,力求两个突破。一是以高标准养殖、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重点实施奶牛出户入园工程,在建设和完善良种繁育和规模化养殖方面取得突破。二是加快培育一批规模较大、产品品种较多、竞争力较强的乳品加工企业,在奶业产加销一体化进程方面取得突破。乳制品加工企业向贺兰德胜工业园区和吴忠金积园区聚积,形成奶牛基地支撑、龙头企业带动、知名品牌引领的,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格局。
2、积极发展中卫、石嘴山奶业发展区
——区域优势。该区域饲草饲料资源丰富,气候适宜,饲养成本低,但奶牛群体基数小,单产水平不高,分散饲养比重较大,改良与扩群任务比较繁重。
——主要目标。到2012年,中卫—石嘴山地区奶牛存栏达到10万头,占全区12.5%,农村户养奶牛80%以上实现出户入园,机械化挤奶。
——发展方向。一是重点发展奶牛养殖小区、适度规模的奶牛场,扩大养殖规模,加快奶牛改良步伐,尽快提高奶牛单产水平。二是根据奶源总量,适当布局建设乳品加工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促进奶业加快发展。
3、稳步发展乳肉兼用新品种改良区
——区域优劣势。同心、红寺堡扬黄灌区和宁南山区饲草料条件较好,奶牛养殖时间短,数量少,牛奶商品率偏低,养殖技术落后,单产水平低。
——主要目标。到2012年,该地区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存栏达到10万头,占全区的12.5%,乳肉兼用西门塔尔成母牛单产水平达到4500千克以上。
——发展方向。一是重点发展投入较低、产奶量高、乳脂率、乳蛋白率高和育肥增重快、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的乳肉兼用型新品种,大力引进德系或法系西门塔尔牛遗传物质(冻精和胚胎),加快当地现有西门塔尔牛群的改良。二是在确保牛群产肉性能不降低的同时,增加特色牛奶(生产奶油、奶酪等专用)生产。
四、奶业发展重点
通过规划引导、市场导向和政策支持,全区奶业要加快推进“五个体系建设”。
(一)以自繁自育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2007年,全区奶牛存栏32万头,按照65%的能繁母牛、85%的冷配改良产犊成活率、公母犊各50%和10%的淘汰率计算,牛群每年的自然增长率为17.6%。采取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奶牛扩繁技术和发展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引进荷斯坦奶牛等措施,到2012年全区奶牛存栏达到80万头以上。坚持走自繁自育为主的路子,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种公牛站、良种奶牛繁育场和高产奶牛核心群(场)建设。加大良种推广力度,优化奶牛群体结构,推广良种奶牛人工受精技术和繁育性控技术,提高奶牛良种覆盖率和单产水平。
(二)以规模养殖为方向,进一步加快奶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以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为重点,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到2012年,在奶牛优势产区,支持建设一批500头以上规模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园区和现代家庭奶牛养殖场,使奶牛“出户入园”率达到90%,基本实现机械化挤奶。在养殖园区推行统一挤奶、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配种、统一供水电、分户经营的管理模式。积极发展奶牛养殖联合体、合作社和托牛所等,引导小规模奶牛养殖户、专业户通过以牛入股、托牛入所等办法,实现规模化养殖和专业化分工。加快奶牛养殖小区粪污处理,建设沼气池、有机肥加工等配套工程,推广种养业的良性循环。
(三)以防控口蹄疫、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为核心,进一步强化奶牛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以奶牛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奶牛调运环节疫病防控为重点,全面加强奶牛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综合防控能力。加强奶牛疫病防控目标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疫病防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奶牛疫病免疫、检疫、监测,进一步完善疫情网络建设,强化疫情预警预报,规范疫情报告和疫情处置。加强奶牛标识工作,进一步健全奶牛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村级防疫员体系,提高防疫队伍素质。力争到2012年,口蹄疫基本达到免疫无规定疫病区标准,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达到净化标准。
(四)以龙头企业为支撑,进一步推进奶业产业化体系建设。支持乳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扩能改造项目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乳制品精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鼓励乳品加工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的基础上,培育知名品牌和名牌产品,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尽快壮大企业规模,提高竞争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扶持乳品加工企业加强奶源和饲草料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加工企业+奶农合作社+场(区)户”和“加工企业+乳业协会+基地”等产业经营形式,鼓励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
(五)以合理调整各方利益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原料奶收购体系建设。建立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乳品加工企业、饲料加工企业、乳业协会、养殖户四方代表参与的原料奶价格协调机制,确保与市场相适应的各方利益。严把市场准入关,做好原料奶收购站(点)的资格审查,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规范建设奶站。经营者建立奶站的,必须具备《宁夏回族自治区奶产业发展条例》规定的前置条件。认真执行国家规定的原料奶收购等级质量标准,严格执行复原乳标识制度,强化产品标识标注管理。建立原料奶收购最低保护价制度。加强鲜奶经纪人管理,凡从事鲜奶经营的企业和个人,必须具备规定的准入条件,各种证照不全者视为非法经营。
五、重点建设项目
(一)奶牛良种繁育
加强良种选育扩繁,引进适合我区发展的国内外高产奶牛优良品种,开展良种登记、种公牛培育和后裔测定、性控繁殖和生产性能测定(DHI),加强高产奶牛繁育基地、冷配改良站(点)建设,全面提高奶牛群质量和生产水平。主要项目是:
1、奶牛良种补贴。国内外优质荷斯坦公牛、国外乳肉兼用型良种西门塔尔牛冻精及胚胎引进,奶牛群标识和建档立卡。
2、高产奶牛繁育基地。重点在银川、吴忠等奶业发展核心区,建设一批高产奶牛扩繁和引进、标准化牛舍及场区、青贮窖、机械设备购置等项目。
3、冷配改良站(点)。完善奶牛改良站(点)500个及液氮罐、液氮运输车、冷配改良器材购置更新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4、生产性能测定。在高产奶牛繁育基地全面开展种公牛后裔测定、良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与评价。对技术人员及养殖户培训、档案室建设以及测试仪器设备的补充购置等进行扶持。
(二)奶源基地建设
500头以上规模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园区和现代家庭奶牛养殖场达到100个,其中银川、吴忠奶业核心区占到60%,中卫、石嘴山等奶业发展区占到30%,同心、红寺堡等品种改良区占到10%。建设的主要内容为:奶牛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标准化改造,水电路、粪污处理、疫情防控、挤奶设施配套、奶牛扩群等。
(三)饲草料生产基地
扩大或提高青贮玉米、苜蓿、禾草等饲草料生产规模;完善青贮窖(池)建设,购置青贮玉米切碎机等青贮设备。
--在银川吴忠奶业核心区建设50-60万亩饲料玉米带,实行全株青贮利用;
--在中卫、石嘴山奶业发展区建设10-20万亩饲料玉米带,10万亩苜蓿基地;
--在同心、红寺堡扬黄灌区和宁南山区建设40万亩苜蓿基地。
(四)奶牛疫病防控
1、奶牛疫情预测预报网络。完成奶牛养殖基地县疫情预测预报网络建设。完善奶牛重大疫病防治和扑杀政策。
2、基层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层畜牧兽医站建设,配套奶牛疫病诊断、治疗器械等。加强定期检疫和重大传染病强制免疫,建立奶牛免疫档案。
(五)乳和乳品质量安全监控
1、标准化体系。建立和完善原料奶及乳制品质量监测标准化和质量保证体系,并与国际质量认证体系相接轨。主要项目是:原料奶质量标准,奶制品生产加工和质量标准以及质量认证体系等。
2、第三方质量监测中心。建立和完善自治区和银川、吴忠、石嘴山、中卫、固原五市第三方乳制品质量监测中心。主要建设内容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房舍建设、测试仪器设备购置以及人员培训、检测技术研究与开发等。
(六)奶业服务
1、加强奶业从业人员培训。完成5万人次的培训任务。
2、建立自治区级奶业信息中心。重点开展国内外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和政策信息的收集、分析与交流。在奶牛养殖基地县建立奶牛生产信息采集点,实现全区联网。
(七)乳品加工业重点项目
1、重点骨干企业扩能改造项目
根据市场需求和奶源基地建设,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审慎引进和布局新的乳制品加工企业和项目。支持现有龙头企业规划和正在建设中的一批重大项目,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提高乳品加工业的市场竞争力。
--乳制品加工项目:
(1)宁夏夏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银川奶粉厂1.5万吨/年奶粉项目,投资3500万元;金积厂1.8万吨/年液态奶技术改造项目,投资2000万元;金积工业园1.5万吨脱脂奶粉综合加工项目,投资1.3亿元。
(2)银川市金河乳业有限公司。枸杞酸奶扩建项目,能力为3600吨/年,投资1300万元;20000吨/年清真奶酪项目,投资1.6亿元。
(3)宁夏亿美乳业有限公司。乳联产品深加工共两期,形成年处理鲜奶21.7万吨能力,总投资1.3亿元。
(4)吴忠天天乳业有限公司。3000吨/年1000型无抗脱脂奶粉,投资1000万元;2000吨/年无水奶油项目,投资1000万元。
(5)宁夏红果乳业公司。处理8万吨/年鲜奶项目,投资5000万元;8万吨/年奶粉项目,投资500万元;3600吨/年乳饮料项目,投资100万元。
(6)宁夏明旺乳业有限公司。日处理鲜奶800吨、加工鲜奶1000吨项目。
(7)杭州娃哈哈集团。6万吨/年奶粉项目,投资6000万元。
(8)宁夏雪泉乳业公司。1万吨/年奶粉项目,投资5000万元。
(9)吴忠市佳农乳品公司。3000吨/年奶粉项目,投资1.6亿元。
(10)马来西亚阿拉米植物油有限公司。1.2万吨/年奶酪、3500吨/年脱脂奶粉项目,投资1.6亿元。
--产品研发项目。重点是功能性产品、干酪、特色含乳食品、乳蛋白、乳糖等。
2、技术及装备项目
--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
--重点研究与开发膜分离技术、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生化工程)、冷杀菌技术、检测技术、流变学分析技术和冷冻干燥技术、干酪加工技术及乳清综合利用技术、直接发酵剂生产技术、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和乳制品中非乳成分检测技术;
--乳制品加工装备重点研发日处理500吨以上大型乳粉生产设备、低温喷雾干燥设备、日处理100吨原料乳的干酪生产设备、膜过滤设备、节约型多效设备、奶油分离设备、灭菌及无菌罐装成套设备,乳清处理设备及榨乳成套设备等。
六、主要保障措施
(一)加强奶业流通市场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质量标准,完善检验检测手段,建立原料奶质量第三方检测制度,配备必需的仪器设备,保证运转经费,逐步实现原料奶收购按质论价。严把饲料、兽药投入品安全检测关,坚持兽药添加剂使用、质量溯源和安全用药等制度,提高原料奶质量水平。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对我区奶业发展的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社会认同度。严格执行《宁夏回族自治区奶业管理办法》,加强奶业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严格准入制度,规范原料奶收购秩序,加强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多部门间执法联动机制,加强奶源市场监管,规范原料奶收购秩序,从事鲜奶经营的企业和个人,须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动物防疫合格证》、《卫生许可证》及《健康证》等相关手续。对欺行霸市、掺杂使假、压级压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依法打击,切实维护奶牛养殖户和乳品加工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立和健全从配种、饲料、防疫治病到收奶等一整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针对奶牛饲养管理薄弱环节,因场(户、园区)制宜地确定培训方式和采取技术指导,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场、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工作机制,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依托重点骨干企业,联合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自治区乳业发展研究中心,加强产品开发和应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引导支持奶牛合作社、奶业生产者协会和股份制联合体,探索统一经营、统一核算、利润分成的运行机制,为参加合作社的奶农提供统一配种、统一防疫、统一操作规范及物资供应等优质服务。加快培育发展奶业合作社、奶牛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维护奶农利益、协调利益分配、产加销对接、提供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三)加强饲料种植和生产
根据奶牛发展目标和奶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粮经草”三元种植结构,提高饲草料种植水平,加快优质高产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确保优质饲草料的有效供给。调动农民种植饲草的积极性,鼓励扩大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生产规模。高效利用农副产品和农作物秸杆,增加奶业发展的饲料供给。加快发展饲料工业,加大新型安全饲料添加剂的推广力度,加强奶牛专用预混料、浓缩料、精料补充饲料的开发,提高配合饲料的入户率。鼓励有条件的养殖场(小区)推广全日粮混合饲喂(TMR)技术。
(四)促进乳制品加工业结构调整
1、优化产业布局。按照靠近奶源基地和突出重点区域原则,合理安排乳品加工企业布局,使之与奶源区域布局相衔接,与奶源的增长相适应。以现有骨干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银川、吴忠核心区的乳品加工业,成为全区乳制品企业的聚集区域、产品开发和生产的集中区域和引领奶业发展的核心区域。中卫—石嘴山发展区重点培育以奶粉为主的基地型乳品企业。
2、提升产品结构。在充分发挥液体奶产能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乳粉、干酪、奶油、干酪素等乳制品,适度发展高温灭菌乳、酸乳核巴氏杀菌乳等产品。
3、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对企业项目建设、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予以重点支持,快速壮大企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依托骨干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加速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重点骨干企业与国内外乳业知名企业合资合作步伐,提高企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建立淘汰落后机制,对乳粉生产中单效浓缩设备,蒸发量小于250千克/小时的喷雾干燥塔,生产能力在200千克/小时以下的手动及半自动液体乳灌装设备予以淘汰;加工规模为日处理原料乳能力20吨以下的浓缩、喷雾干燥等设施3年内淘汰。
4、严格市场准入。新建和扩建乳品加工项目,由各市投资主管部门核实,并征求行业主管部门意见后,上报自治区投资主管部门核准。通过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审查,有固定并与加工能力配套的奶源基地和机械化挤奶站,新建项目已有原料乳数量不低于加工规模的30%,扩建项目已有原料乳数量不低于加工能力的70%,是核准项目的必备条件。新建乳品加工项目与现有加工企业之间应保持合理半径(一般应在100公里以上),建设规模为:乳制品工业区新建和扩建乳粉项目日处理原料乳能力须达到300吨及以上;新建液态乳项目日处理原料乳能力须达到500吨及以上,扩建液态乳项目日处理原料乳能力须达到300吨及以上。
加强对原奶收购企业和个人的管理,以法律程序确定收购方和加工企业的关系,工商管理等部门应定期对相关手续进行审核,对相关检测仪器进行查验,并及时对收购范围和数量进行核定。
(五)加强对奶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已经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基础上,自治区在以下方面加大对发展奶业的扶持。
1、支持生产能力建设。自治区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奶牛服务、原料奶质量第三方检测体系建设和培训体系建设。对患口蹄疫、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而强制扑杀的奶牛列入畜禽扑杀补贴范围,所需经费由财政分级负担。奶牛养殖小区用水按农业用水价格执行,用电价格按农业排灌用电价格执行。养殖场(小区)用地按照《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20号)执行。养殖场、小区道路建设纳入乡村道路建设规划,统筹安排。
2、支持产业化发展。自治区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专项资金、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各类专项资金,向乳制品加工企业倾斜,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奶类产品开发、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将挤奶机械、全混合日粮搅拌车和大型原料奶冷藏运输车,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对加工企业建设奶站实行以奖代补。支持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建立风险共担、互利共盈的利益连接机制,对乳业协会和奶农合作社给予政策补贴。切实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免收鲜奶运输过路费。
3、支持建立奶业发展风险基金。由自治区政府和银川市、吴忠市政府、乳品加工企业、奶牛养殖户(企业、合作社)、鲜奶收购站共同出资,建立奶业发展风险基金,连年募集,滚动积累,用于奶牛死亡损失补贴、奶价补贴等,化解奶业发展风险,保护奶农、乳制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和消费者利益。
4、建立奶业政策性保险制度。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要求,建立我区奶牛政策性保险制度,制定并出台具体操作办法,有效保障奶牛养殖安全
5、支持消费市场培育。自治区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消费市场培育、推广学生饮用奶和学生饮用奶质量监控。立足区内,不断完善乳品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开拓区内城镇和农村消费市场。鼓励乳品加工企业面向国内外市场,加强新产品开发和营销服务,积极开发奶酪、奶油、功能性乳制品等产品的潜在市场,巩固、培育和拓展乳品消费市场。

上一篇: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建设规划提要(2008年—2012年)
下一篇:宁夏工业企业人才培训规划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