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宁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宁夏回族自治区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04-03 14:27:29

       一、“十二五”期间体育事业发展回顾

       (一)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各级政府有效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群众体育意识和健身热情不断增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进展顺利,成功打造了中宁、彭阳两个国家级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县。每年举办县级以上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超过100项,其中“百乡千村农民体育月”、“谁是球王”中国羽毛球、乒乓球、足球民间争霸赛(银川站)、全民健身大拜年、全民健身节、全国大漠运动会等活动,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肯定。“十二五”末,全区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口的29%,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11402人,各类全民健身活动站点937个,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县级以上体育社团264个。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达87.8%,群众体质明显增强。

       (二)竞技体育实力不断增强。以备战奥运会、全运会等重大比赛为动力,改革现有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有针对性地抓好射击、游泳、武术、摔跤等重点项目和重点队员的训练,加强与北京体育大学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社会力量联合办队新模式,创办了宁夏足球、乒乓球、排球、网球专业队。“十二五”期间,我区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内各类比赛共获得冠军65个、亚军64个、季军65个。成功举办了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宁夏赛段)、吴忠黄河金岸国际马拉松赛、石嘴山全国铁人三项赛和自治区第十四届运动会、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重大比赛,有力推动了全区竞技体育持续健康发展。

       (三)体育产业取得长足进步。“十二五”期间,宁夏体育彩票累计销售38亿元,筹集公益金8.9亿元,占宁夏体彩启动上市发行以来总量的65.9%,是“十一五”期间销量的2.3倍。休闲健身服务业内容不断丰富,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体育培训市场逐步扩大,体育产业与其他业态日趋融合发展。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为我区体育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保证公益性的前提下,整合盘活体育场馆资源,提高场馆利用率,全区各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得到充分利用,运营效益逐年攀升。

       (四)青少年体育水平稳步提升。大力拓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渠道,努力打造区、市、县三级业余训练网络,全区青少年运动员注册人数6200人,教练员(青少年体育指导员)达1400人。实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创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48所、自治区级40所。每年组织举办全区青少年锦标赛,为培养和选拔优秀后备人才奠定基础。积极组织参加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等各种青少年体育交流活动,取得优异成绩。石嘴山市被命名为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试点城市,灵武市被命名为自治区级青少年足球试点城市,红寺堡区被命名为青少年科技体育试点城市。

       (五)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26亿元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了宁夏体育运动学校和训练管理中心迁建项目,顺利建成了亲水二期比赛馆,一大批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城市休闲体育公园、全民健身路径相继建成,我区人均场地面积达到2.068㎡,走在全国前列。全区县以上城区15分钟健身圈初步形成,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7.65个,公共体育场馆开放率达到100%,学校体育设施逐步开放,市、县(区)体育场地设施进一步改善。

       (六)体育科研工作扎实推进。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站,参与完成国家级、自治区级项目20余项,体质监测达标率为75%。开通了“宁夏体育科技中心—微信公众平台”,刊发科学健身知识350余期,总字数近30万字,点击量突破10万次。

       (七)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相继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讲规矩、守纪律”、“三严三实”等专题教育活动,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党风廉政建设、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体育宣传工作日益活跃,依法治体水平明显提升。
 

       二、“十三五”时期宁夏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全民健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消费列入了国民经济新的六个增长点之一。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和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当前,自治区印发实施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健康宁夏2030”发展规划》《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等政策性文件,为今后我区体育事业发展确定了目标,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把握“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机遇,全区各级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必须更新理念,拓宽视野,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推动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但总的来看,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与国内发达省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体育公共服务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具体表现为:人均体育消费和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还处在较低水平;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与其他省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体育产业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体育法制、体育人才、体育科研教育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等等。
 

       三、“十三五”时期宁夏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八)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以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任务,以提升我区体育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标,以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为基本动力,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和文化娱乐需求,努力推动我区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九)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思想,以保障人民群众的体育权益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各方面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  

       ——坚持服务大局。自觉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准确把握体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体育助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

       ——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探索体育发展新模式、新机制、新思路,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培育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发展,推动体育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坚持统筹协调。切实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重点与均衡、特色与普及的关系,兼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均衡发展,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 

       ——坚持依法治体。强化法治理念,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体育发展,贯彻实施“依法治区”要求,把我区体育事业发展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切实保障群众的体育权利,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规办事。

       (十)总体目标。

       按照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着力推进健康宁夏建设,围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和体育消费需求,深化体育重点领域改革,推进体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全民健身事业达到新水平。到2020年,全区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240万人,占总人口的33.8%,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口的50%以上。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达90%以上。全区在校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的比例不低于95%。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更加完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新建居住区和社区配套建设体育设施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进一步扩大公共体育设施免费低收费开放数量。全区县级以上城区普遍建成10分钟健身圈,乡镇(街道)健身工程全覆盖,村级(社区)健身工程提档升级,形成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

       ——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显著提高。按照两个奥运周期(8年)科学谋划竞技体育发展,建立适应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的训练管理体系和多元化联动发展模式,继续深化与北京体育大学的合作,加强与山东、福建等体育强省的交流,努力在射击、游泳、田径、摔跤、武术等重点体育项目上实现突破。强化社会力量办专业队模式,形成竞技体育投入多元化机制,夯实足球运动发展基础,青少年足球的普及率和参与率明显提高。

       ——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蓬勃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宁政发〔2015〕58号)精神,改善体育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逐步培育一批体育产业品牌,提高城乡居民体育消费层次和水平。到2020年,初步建成以体育服务业为主体、户外休闲运动产业为重点、其他产业为补充的体育产业体系,实现体育产业增加值14亿元,占当年GDP的0.3%以上,解决就业1.4万人。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体育”“体育孵化器与众创空间”等理念,加强智慧体育、创业创新等平台建设,发展一批体育小微企业,培育一批体育科技创新成果。

       ——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实施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到2020年,各级体育运动学校办学质量明显提升,认定10个自治区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命名20所传统项目学校,各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达到150个,全区青少年运动员注册人数达8000人以上,培训教练员(青少年体育指导员)500名以上,基本形成体教结合、融合发展的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体育社团组织规模显著扩大。到2020年,全区各类体育社会组织达到500个以上,县级以上体育总会覆盖率达到100%,全区乡镇、社区全民健身站点达到1000个以上。全区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健身指导人员超过13000人,其中直接服务群众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50%。行政村和社区健身活动广场实现体育健身站点全覆盖,每个健身站点至少配备1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每千人达到1.9人以上。
 

       四、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完善全民健身体系

       (十一)加大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持“配置均衡、规模适当、方便适用、安全合理”原则,着力构建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着力提升全民健身设施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实施“46343”工程,重点建设10个体育健身公园,60个社区(乡镇)多功能运动场,100公里全民健身步道,新建改建一批县级体育场馆,持续推进宁夏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和体育科技监测中心、宁夏体育场改造、游泳馆、攀岩馆、射击射箭训练基地、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冰雪运动中心、体育公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各级体育中心(全民健身中心)、体育休闲基地、自行车骑行道与健身步道建设。

       (十二)构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按照《宁夏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标准》,进一步扩大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范围与力度,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绩效评审与监督管理制度,规范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行为。通过健全组织、开展活动、完善设施、体质监测、健身指导等措施,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加大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建成城乡一体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在中宁、彭阳两个国家级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县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创建范围,到2018年实现“四个全覆盖”,到2020年所有县(市、区)建成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十三)提高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办好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重视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在全民健身中的引领作用,实行工间、课间健身制度,倡导每天健身1小时。实现用医保卡个人账户余额进行体育健身消费。鼓励各单位因地制宜,采取各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结合本单位实际确定适当比例经费用于职工体育健身消费。拓展新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挖掘和培育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倡导“终身体育,幸福终生”理念,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资源,大力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宣传科学健身理念。通过各项措施的综合落实,不断扩大全民健身人群,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逐年增加。

       (十四)打造全民健身活动特色品牌。在已开展的全民健身大拜年、全民健身季(节)、银川市龙舟赛、中卫市大漠健身运动会、固原市六盘山登山节等特色活动基础上,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项目发展,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组织、全民参与的活动模式。依托宁夏独特的沙、水、山等自然资源,按照“一沙、两河、三山、三重点”总体布局,支持在兴庆区、西夏区、贺兰县、平罗县、利通区、红寺堡区、盐池县、沙坡头区、泾源县等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户外营地、房车自驾车营地、汽车摩托车露营地、徒步和骑行步道、航空飞行营地等体育服务设施,打造集运动、旅游、度假、养生于一体的山地户外运动,每个市、县(区)至少办好一个赛事、打造一个亮点、培育一个品牌。

       (十五)健全基层体育组织网络。加快体育社团组织建设,发挥体育社团的社会功能,开展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全民健身试点工作。提高自治区级健身示范站点的动态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健身站点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分级培训、考核、管理,着力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积极推广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协、农民体协及若干单项体育运动协会的4+X体育组织体系模式,开展“评星定级”,以政府购买、激励评估、动态管理的方式促进单项体协、行业体协、体育俱乐部向规范化、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十六)健全体质测试网络。积极推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健全自治区、市、县三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监测站网络体系,探索新型县级国民体质测定与科学健身指导站建设,鼓励城市健身场所开展国民体质监测与科学健身指导工作,提高受测群众数量。进一步明确全民健身发展的核心指标、评价标准和测评方法,健全完善全民健身统计制度,做好体育场地普查、国民体质监测、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数据分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全民健身资源、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推广科学健身方法、提供健身咨询服务,建立新型、现代化的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广社区体育“健身指导、体质测定、科学锻炼”一体化的全民健身网络服务模式。

       (十七)关注特殊群体基本体育权利。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特殊群体体育活动保障体系,加大供给力度,提高精准化服务水平。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开展体育活动的组织与领导,推广适合特殊群体的日常健身活动项目、体育器材、科学健身方法。结合宁夏实际,广泛调动社会力量,为贫困人口和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参加体育活动提供场地设施、科学指导等服务。
 

       五、落实奥运争光计划,增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十八)做好竞技体育管理与发展的制度设计。为保障我区竞技体育在“十三五”期间取得较大的突破与发展,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和完善适合本地区的《竞技体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教练员评聘管理制度》《运动员选拔培养管理制度》《竞技体育管理人员职责制度》等政策文件,切实保障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稳步提高,实现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训练、精细化组织、高层次理论研究的发展目标,为我区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管理保障基础。

       (十九)优化竞技体育项目设置与布局。建立完善竞技体育项目建设与发展评价体系,探索创建新兴项目孵化机制,完善项目淘汰调整机制,实现优胜劣汰、扶强助新。巩固射击、游泳、摔跤等优势项目,挖掘和培育田径、武术等潜优势项目,积极探索符合区情、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电子竞技等新型项目,使优势运动项目取得更高层次的发展,潜优势项目和新型项目得到科学化的培育。充分发挥宁夏体育职业学院的带动作用,做好我区高水平运动训练基地、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和各级业余体校的管理与评价,发挥多元优势联合机制,提高我区竞技体育资源利用率。

       (二十)发挥重大体育赛事杠杆作用。提高竞赛组织能力,做好各项体育赛事的组织筹办工作。在承办好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宁夏段)、全国铁人三项赛、“一带一路”银川国际马拉松赛、吴忠黄河金岸国际马拉松赛等大型赛事基础上,组织筹办好2018年第十五届全区运动会。要积极申办国际国内大型赛事,总结经验,拓宽思路,在“十三五”期间力争承办国际国内高水平、高规格的体育赛事,加强国际体育竞赛活动项目交流,丰富体育事业发展内容,带动群众健身热情。

       (二十一)努力提升教练员的执训水平。制定科学、规范、合理的教练员选拔机制、奖惩制度,提高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逐步推进教练员出国学习、国内培训、区内交流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深造与提高工作,提升教练员队伍的专业化素养。建立主(总)教练业务管理责任制,加强教练员梯队建设,提升教练员队伍业务能力和训练水平。积极拓宽思路,通过引进具有国际、国内较高水平的优秀教练员等多种途径,提升运动训练工作的效益。

       (二十二)加强复合型训练服务团队建设。为保障我区运动员招收、培养和就业等方面科学化、系统化发展,着眼于体育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科技攻关团队与运动队训练深度结合。力争建立训练监测、专项攻关、医疗保障、信息服务和文化课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复合型训练团队。加大与北京体育大学等区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对运动员训练进行实时监测、评定,实施科学训练,提高训练质量和运动成绩。疏通我区优秀运动员人才培养渠道,做好运动员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等工作,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到竞技体育事业发展中来。
 

       六、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

       (二十三)广泛深入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创新青少年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增强活动趣味性和吸引力。丰富和完善青少年体育活动体系,组织参加全国学生运动会,支持银川市办好“2017全国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并以此为引领,带动各地整合资源,打造体现区域特色、优势的青少年体育品牌活动。大力推动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发展,积极发展青少年足球运动,充分利用青少年足球竞赛、训练营、夏(冬)令营等形式,开展青少年足球活动。积极推广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以国家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动冰雪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和提高。

       (二十四)完善青少年体育组织网络。支持市、县(区)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创建活动和国家示范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创建活动,完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赛制度和管理人员培训制度。支持各级体育单项协会发挥专业优势,吸纳更多青少年会员,普及推广运动项目,传授运动技能,大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资助自治区体育单项协会开展青少年夏(冬)令营活动,扩大活动规模、提高质量,增强示范、带动效应。扶持各市、县(区)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做好重点项目和优势项目布局,完善竞赛、培训、评估和资助制度,发挥传统项目学校在促进学生增强体质、开展活动竞赛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十五)完善青少年训练竞赛体系。贯彻《促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拓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渠道,完善青少年训练体系。按照《中国青少年运动项目训练教学大纲》要求,优化业训项目,选拔培育优秀苗子,规范训练,打好基础。以自治区体育运动学校、银川市体校、石嘴山市体校三个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重点,发挥各类业余体校、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特长班等优势,加大对重点项目(三大球、基础大项、冬季项目等)的投入,力争培养一批优秀青少年后备人才。进一步办好全区青少年锦标赛,逐步推进办赛制度改革,健全区、市、县(区)三级竞赛体系,形成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赛制。
 

       七、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体育产业

       (二十六)调整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布局。抢抓宁夏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和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的历史机遇,构建体育产业“一区两带”总体布局。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工程,加快体育产业要素结构升级。积极扶持区内优质体育企业、园区和项目申报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企业、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与旅游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宁夏体育旅游发展纲要》,依托我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参加全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推介,打造一批体育旅游重点项目,积极组织申报全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逐步建成以体育服务业为主体、户外休闲运动产业为重点、其他产业为补充的新型体育产业体系。

       (二十七)培育多元体育市场主体。着力扶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较强的骨干体育企业。探索引进国内外优质体育企业和产业项目,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在体育领域创新发展。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鼓励支持发展体育策划咨询、体育中介服务、体育电子商务、体育会展、运动装备租赁等生活性服务业,努力培育和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和品牌赛事。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各类经营性专项体育健身场所,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运动场等设施,切实增加体育场馆有效供给。探索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引导大型体育场馆拓宽服务领域,延伸配套服务。

       (二十八)推进体育赛事改革。整合赛事的主办方、承办主体、赞助商、媒体等各方资源,提升赛事运作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搭建政府支持举办体育赛事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推进全区综合性和单项体育赛事管理制度改革,公开赛事举办目录,培育赛事运作主体,支持社会资本通过市场机制以多种形式参与承办赛事。建立完善体育、交通、安保、转播、通信等部门保障体育赛事活动举办的有效机制,促进各方面共同发展。加强赛事活动的行业指导和专业服务,引进专业智库开展全区品牌赛事的评估工作,为科学办赛和市场化运营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二十九)促进体育彩票销售持续健康发展。深入贯彻《彩票管理条例》,完善体育彩票管理运行机制,以电脑型彩票为支撑点,以竞猜型彩票为增长点,强化体育彩票市场的规范化管理。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督促检查工作,加大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力度,拓宽销售渠道,优化城乡体育彩票销售网点布局,稳步推进体育彩票销量提升。“十三五”期间,力争实现体育彩票销售总额超过45亿元。

       (三十)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养老、教育、服务、培训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体育制造、体育文化创意、体育培训、体育咨询、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销售、体育广告等业态发展。建立多元立体的体育用品销售网络。
 

       八、实施科教兴体战略,提升体育科技水平

       (三十一)完善体育科研体系和机构。构建符合宁夏特点和需求的体育科学研究和服务体系,完善科研奖励政策。重视培养科研骨干,加强与北京体育大学等区内外高校合作,力争在五年内引进和培养一定数量的学科带头人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一支结构合理、高效精干的体育科技队伍。加强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加大青年体育理论人才的培养力度。深入推进体育科研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健全科研课题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的科学化评价体系。

       (三十二)增强体育科技服务能力。努力拓宽群众体育科研和服务领域,加强国民体质监测、评价和科学健身指导系统等全民健身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应用。推进竞技体育专项研究平台建设,积极探索体育科技与竞技运动训练规律,针对竞技运动训练、参赛和办赛中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开展攻关研究与服务,不断推进运动训练的科学化进程。

       (三十三)促进体医融合发展。以建设宁夏体育专科医院为载体,利用全区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和公共云平台,打造集科学健身指导、运动伤病防治、体质检测与评估、个性化运动处方开具等为一体的体育产业综合体,将健康关口前移。建立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科学健身在促进健康、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十四)提高体育科技的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多元网络技术和资源,重点发展体育数据分析、数字健身、运动检测等领域的研发创新。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体育锻炼人数、体育设施利用率的及时分析和运动健身效果综合评价,提高对全民健身运动的指导水平和全民健身设施安全的监管效率。大力扶持智能科技体育、体育粉丝社交网络、视频训练平台、体育游戏等初创公司,推进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
 

       九、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推进体育法治与宣传工作

       (三十五)促进体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弘扬奥运精神、中华体育精神,加快推进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启动体育文化精品建设工程。注重挖掘塞上江南、回乡风情、大漠黄河、西夏文化的人文资源,加大对深受群众喜爱的木球、踏脚、方棋、掼牛、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搜集、整理、保护和宣传力度。加强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收集、保护和传承,提升体育文化资源保护展示利用水平,加快宁夏体育展示馆建设,续修《宁夏体育志》。充分挖掘体育的多元价值,精心培育体育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结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加强与各省、市(区)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体育文化交流,推动宁夏特色体育文化走出宁夏、走向全国。

       (三十六)加强体育法治建设。依法履行政府职能,运用法治思维推进体育领域各项改革。规范和加强体育制度建设,制定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建设、规范体育市场、体育行业作风建设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强全区单项体育协会管理制度建设,提高行业自律、依法治理的水平。深入持久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运动员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顽强拼搏的作风。加强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作风建设,狠抓赛风赛纪。坚决纠正体育行业不正之风,切实维护赛场秩序,净化赛场风气,促进公平竞争。加大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执裁不公、扰乱赛场秩序等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

       (三十七)开展体育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平面媒体、广播电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资源,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和体育参与意识。大力选树在体育事业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讲好宁夏体育故事,传播宁夏体育声音。进一步完善体育新闻发布和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宁夏体育网站、体育微博建设,开通宁夏体育微信号,提高舆情应对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加强与媒体的合作,不断提高宣传效益,扩大体育对外交流,组织优秀体育团队参加各类演出和比赛,提升宁夏体育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三十八)提升反兴奋剂工作水平。全面贯彻实施《反兴奋剂条例》《反兴奋剂管理办法》,完善反兴奋剂管理体系,借全区运动会等各类比赛之机,对运动员、教练员、科研医务人员进行反兴奋剂宣传教育及解读《禁药清单》,确保我区参加国际、国内各类赛事期间运动员“零”兴奋剂事件发生。
 

       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贯彻实施

       (三十九)加强组织建设,推进规划落实。充分发挥自治区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的作用,落实全区体育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各项工作和任务落到实处。各市、县(区)要尽快制定出台本地《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各地、各部门要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价机制,制定分工方案和监测评估方案,并对实施进度和效果进行年度监测和评估。对在实施规划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总结,积极推广。

       (四十)明确任务分工,完善考核机制。全区各相关部门要将体育事业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体育事业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主要指标纳入各级行政部门考核指标,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做好相关任务的落实工作。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力量发展体育事业。各地、各部门应结合本规划内容,将各项体育发展政策和措施进行细化实施,明确各个阶段所要实施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立常态化、经常化的督查考核机制。

       (四十一)争取政策扶持,加大经费投入。各级体育部门要同各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在规划实施、资金筹集、体育用地保障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争取各级政府对群众体育发展经费投入和其它政策给予倾斜。强化社会资源参与体育事业发展,引导更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到体育事业中来,积极承办、协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形成良性的体育事业发展运行模式。

       (四十二)加快智库建设,培养骨干队伍。结合《全国体育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强对外交流,注重各类体育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打造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体育事业发展骨干队伍。有计划、分阶段地组织在岗管理人员进行体育事业管理培训,同时积极与专业体育院校等单位合作,提升体育干部、基层领军人物和骨干分子的体育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更好地为体育事业发展服务。

上一篇: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下一篇:宁夏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